文 ┃鉴史人
编辑┃鉴史人
她是茅台集团大股东,却在股东会议上直言“我作为一个股东,却要像乞丐一样去求着茅台经销商买酒”。
他被人称之为“中国巴菲特”,曾当着众多记者面,直言自己比马云更有钱,一辈子没给别人打过工,家里保姆、司机全部身价过亿。
这个说话“无比狂妄”的人就是民间股神——林园。
白手起家的人生
1963年出生,陕西汉中人,家庭条件并不优越,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陕西关中人民 当医生。
林园的起点可以说是十分低的,没有什么特别让人骄傲的童年。从小就不是特别爱学习,每次考试几乎都是班级里垫底的。
他似乎血液里流淌的就是不爱学习的基因,相反,他从小就喜欢捣鼓一些小生意,喜欢和同伴之间做一些交易。这其实也为他日后的种种抉择做了铺垫。
成绩不好的他后来在父母的“逼迫下”,去了陕西汉中卫生学校学临床医学。
但是林园对学医是真的没有一点兴趣,在学校的时候,身边人都在忙着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林园在琢磨如何能多挣一点零花钱。
毕业后的林园被安排到深圳的红十字会医院当了一名医生,这一当就是4年。
父母对于儿子当上了医生还是非常欣慰的,毕竟也算是继承了衣钵,但是这四年,林园没有一天不在感叹自己是被埋没的人才,他认为自己余下的人生不应该在这所医院度过。
而时间来到80年代末之后,林园更加坐不住了。
当时正值国内经济发展热潮,特别是深圳这些南方城市,完全是一天一个样,遍地都是机会。
于是林园不顾家里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工作,然后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地借来了几千块钱,势必要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
但是这社会如同深渊沼泽,“一将功成万骨枯”,做什么都没有那么容易。
揣着几千块钱的林园,到处寻找机会,但是一些小的项目,他认为赚得钱不够,根本看不上。
而在荡悠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一个朋友给他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进军股票市场,朋友告诉他,这玩意就是暴利,让他可以考虑考虑。
那个年代的证券市场才刚刚兴起,一切都是未知数,仅凭运气就扎进去,注定会被当成韭菜割。
果不其然,林园把全部身家投进去之后,没过多久,就跌了个底朝天。心灰意冷的他打算再也不碰这个玩意。
但是到了夜晚,林园思来想去,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他不愿意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回去让人看不起,于是他打算系统性地去学习证券知识。
他花了很长一一段时间汲取证券知识之后,他决定再次启程。
于是他厚着脸皮找亲戚朋友又借了一次钱,总共8000块钱,他向亲戚朋友保证,这个钱一定会如数奉还。
果不其然,汲取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和系统学习之后,这次的林园不同于以往的莽撞了,而是有策略的在上证深证反复波动时间迅速买卖股票,这样的操作模式让他一下就把之前亏的赚了回来。
然后林园还买了部分原始股,上市之后就翻了十几番。在不断地操作之下,不到一年时间,林园就赚到了12万。
12万放在那个年代的深圳,绝对不亚于如今的百万。林园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赚到了别人可能十几年才能赚到的数,这也让林园彻底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不要看完别人的故事就觉得股市如此简单,你只看到了成功的故事,却不知道这也可以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多少人因为这个家破人亡。
要知道,林园的此次的成功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运气的,毕竟那个年代的证券市场,没有如今这么完善,赚钱的几率是稍微大一点的,所以读者们还是不要去想赚自己认知外的钱。
从证券市场赚到钱的林园,也越发地坚定了自己此后人生要走的路。
“中国的巴菲特”
一发不可收拾的林园,在股市是“七进七出”,到了1992年,他的总资产就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有了这个资产底蕴之后,林园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1993年林园将目光瞄准了房地产市场,于是抛售了手中的股份,一股脑的将资金全部注入房地产行业,而这一操作不知是无心还是林园的策略,他正好躲过了当年的A股熊市,成功上岸。
不过操作了两年房地产市场的林园,认为利润很容易就能达到瓶颈,满足不了自己的预期,于是他再次重返证券市场。
一直到2006年,林园的资产已经达到了20亿。
18年的时间,从8000元变20亿,巴黎银行分析师孟原证实,林园的年均复合回报率在98%以上,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据。
这是林园在股市中被神化的标签,同时也是“民间股神”“中国巴菲特”等称号的来由。
而关于“中国巴菲特”这个称号也是有个很有意思的事。
当时《北京青年报》给林园颁发“中国巴菲特”的荣誉称号,没想到这林园受到这称号反倒不开心了,他表示“为什么叫中国巴菲特,我没有模仿任何人,他是外国人,我也没有关注过他”。
在林园小有名气之后,很多人问过他,为什么能够做到在股市屹立不倒,问他有没有什么诀窍,他表示技术指标什么的会看,但是他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的运气还是比较好。
他还表示买股票与菜市场卖猪肉没啥区别:
我就整天骑个自行车转,出86块买了,再挂88块卖出去。一天赚一百来块钱。那会儿有人坐万科的庄,我这倒来倒去的,尽给庄家捣乱,他卖7块8,我就卖7块6,人家都买我的。赚差价,就像卖菜一样。”
“我从8000到12万元,那时候谁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股票是一个稀缺资源,你买了它就涨。当时我二十几岁,也是糊里糊涂的。”
单打独斗的林园到了2006年,决定做大自己的事业,于是注册了一家名为林园投资的公司,专门进行投资管理。
股市游荡多年的林园已经有着狼一样的嗅觉,能精准地抓住一些企业的最佳进场时机,而随着赚得越来越多,林园也越发的“膨胀”起来。
他不仅在茅台股东大会上当着全体股东的面将茅台公司一顿痛批,还当着所有媒体表示:马云没有自己有钱!
而这样“狂妄”的话,林园不止说过一次。
桀骜不驯的茅台股东
今年6月份的时候,茅台公司召开2020年度股东大会的时候,作为大股东,林园也参加了此次大会,而他在会议上的一番话也是让现场炸开了锅。
根据现场报道,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表示:
“我持有茅台2%的股票,我对茅台有深厚的感情的,它上市的第二年我就买了,现在占我总资产的40%,这么多年我一股没卖,接下来也不会卖。
在茅台最困难的时候,我帮茅台卖过很多酒,现在茅台日子好过了,我却要像乞丐一样去求着茅台经销商买酒,希望公司能够考虑股东的买酒需求,给予政策倾斜。 ”
此番话一出,可以说是道出了多少白酒爱好者的心声,毕竟作为茅台的大股东都买不到茅台酒,更别说一般人了。
而且这茅台酒的价格也是让人诟病已久,出厂价969,到了最后就变成两三千了,这到底是中间商在赚差价,还是有其他的一些原由,我们暂时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大家听起来很过瘾,但当时现场的气氛可就尴尬了,这番话让在座的茅台领导十分难堪。
有些网友对此也是调侃道:“这哪是提要求,这完全是在炫富,妥妥的凡尔赛。”
毕竟能买得起2%的茅台股份,确实不是一般人。
后来不知是迫于压力还是其他原因,他对此事再次回应媒体,表示当时就是随口一说, 并 解释道:“我就是个精神病,就是靠乱说话的形象吃饭的”。
不过除此之外,有人还发现原来林园曾经说过“更猛”的话。
那是在一次论坛上,谈起关于别人质疑自己的话题时,林园表示:
我这人从来都是低头看人的,我没有觉得哪个人比我能,我那个司机现在身价两亿多,我们家的保姆今天(身家)也超过八亿。
我说我比马云有钱,很多人不相信,我就是觉得比他有钱,我这个人20多岁就是全中国最有钱的了,他马云那时候还在打工,我这一辈子没打过工,你有钱没钱,得看一生什么时候有钱。
要是按照的说法,那其实也是没错的,毕竟90年代时,林园就已经身价过千万了,而那时候的马云才刚成立他的翻译社,还在赔本经营,更别说赚钱了。
而当马云卖力拉投资的时候,林园已经资产过亿了。
当然,到底谁有钱,这个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毕竟一个是做电商的成长性企业,一个是靠投资做金融的。
林园这样说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而正是这种直性子,曾经也惹过不小的麻烦。
之前林园在一次路演中,在面对媒体对自己公司让投资人受损的问题发出质问的时候,喝了二两茅台酒的林园瞬间不高兴了。
他说出了遭众人炮轰的一段话:
“志同道合你就买我的产品,不买我的也从来不强迫。亏了就活该,我这么有钱的人,怎么可能给穷人道歉呢,道歉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儿,全世界没看见几个比我能的……”
这样口无遮拦的言论一出,瞬间就让这些投资者憋一肚子怒火,合着自己亏了钱还被别人骂成了孙子,这搁谁也忍受不了。
所以当时也是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讨伐热潮”。
有私募专家表示:“林园这样大放厥词的背后要么是其过于膨胀的自信,要么是将“网红”价值最大化的高明之举。”
虽然有很多人觉得他太狂妄,但有些人却拿他的“疯言疯语”当做是“财富秘籍”。
当年有一段时间里,电器行业的价格不断下跌,高端白酒的价格不断上涨,为此有很多人把手中的白酒有关的证券全部抛售了。
然而林园却表示:“现在卖出茅台的都是傻子”。
虽然听起来很不舒服,但是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后来茅台每股价格回升,他也因此身价翻了番。
总结
纵观林园的发家史,我们能发现敢拼敢闯自然是成功的一方面,但是像林园所操作的这种资本游戏,最开始还是靠着机遇与运气。
每个人的成功方式都不同,不要妄想着复制谁的成功。每个人也都有他闪光的地方,不要妄自菲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