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被打击,是零售迭代的过程
可以这样说,超市受线上零售的打击巨大,这种打击实际上是零售产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像当年SKA打击了国有百货商店,LKA打击了小型超市是一个道理。
卖场(SKA、LKA)这种零售业态最大的能力,就是以强大的品牌效力,让很多零散的,分散的流量,形成了一种中心化流量,并以此产生了巨大的销量。
而今天,线下的中心化流量受到了线上的冲击,相当一部分产品的销售场景线上化,这也是零售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发展趋势拉是拉不住的,所以,我们不能谈超市的零售突围,而是更多的思考,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哪些产品会更适合线下超市的经营。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战场换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在这里会探讨关于商超的话题,是因为商超是传统零售的主要战场,因为以商超为代表的传统零售渠道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因为他们曾经是中国零售的晴雨表,风向标。所以我们今天才会讨论商超能不能有机会突围。
但是我们今天要清楚的认识到,战场换了。
今天很多企业已经不需要再是用商超渠道,就可以建立规模庞大的销售市场,很多品牌用纯线上的办法,就可以建立流行的品牌。更不用说短视频、直播带货这种形式,已经让新零售星火燎原。
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很多年轻人已经常年不去超市,很多超市里边只剩下了每天去抢鸡蛋的老头老太太。
商超被新零售的冲击,越往后,程度就会越深刻,后果就会更明显。
谈白的说,疫情给商超续了命,让商超+社群这种模式再疫情期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疫情终究会过去,疫情之后,生活回归正轨,人们马上就会忘记了“商超+社群”这种模式在特殊时期给我们做的贡献,零售还是要回归零售。
商超+社群,就是互联网了吗?
可能是,疫情期间可能是这样,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商超+互联网不仅不会让商超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还会让绝大多数超市变得万劫不复。这里边主要有三个核心问题。
、商超的核心数据,是进店率
对于商超来说,最最最最核心的数据就是进店率,进店率不行,其他的都属胡扯,没有用处。大型商超最核心的营销手段,就是构建一个超级OK的零售环境,让大家愿意进来买东西。
很多人去超市之前,可能只想买一袋牛奶,但真正他从超市出来的时候,可能大包小包的拿了一大堆。商超所有的促销逻辑都是从零售环境搭建、顾客线路设计、产品促销组合这条线下来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商超,是一个不理性消费的场所。
而线上,尤其是社群,是非常理性的消费场所。
、社群没有办法贡献附加值
社群里向卖高附加值的东西?想多了,不可能,痴人做梦。
这个话题我已经在很多关于“社区团购”的文章里边都写过了,核心观点不在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翻我以前的文章。
在这里我就强调一点,为什么这么多社区团购烧光了钱,还是干不起来?这是有原因的,绝对不是平白无故的。所以,别人的坑,我们不要在去踩一次。
但是,超市如果没有附加值,能活吗?
你们不要忘了,超市之所以以前在和企业的博弈中这么牛逼,很大程度上是它能够贡献品牌附加值。
、互联网是属于年轻人的
毫不客气的说,今天中国超市的核心从业者,几乎都是互联网淘汰下来的人,越是大超市,越是互联网难民,我曾经去参加过一次某国有企业的互联网营销讨论会,讨论的内容真实让我摊位关注,指望这些人去拥抱互联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由于很多特殊的原因,中国很多百货超市都是在国有企业体系内,或者是经过了国退民进的改制,但无论怎么样,这些人是不属于互联网的,都是难民,指望这些人做互联网的提升,难度太大了。
写在最后
写完这些内容,内心实际上是有些沉重的,为什么心情沉重,是因为当我们看到历史洪流的时候,都会想去挽回一些东西,但我们也知道,零售业态的繁荣程度、企业的价值实现,都是历史洪流里阶段性的昙花一现,很多事情、风口一旦过去了,就回不来了。很多繁荣一旦过去了,再想回复,也几乎没有可能。
与其我们说如何让超市突围,不如好好的研究一下新的环境下,零售应该怎么突破,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