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通发布新一财季财报的同时,也发布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高通的高管团队针对博通收购该公司表示强烈反对,并誓言继续抵制博通恶意收购的企图
随后,博通又将收购邀约价格提高到了1210亿美元,比去年11月最初的并购出价1050亿美元提高了17%。此前,博通宣布提名11位董事候选人入驻高通董事会,争取在2018年3月高通股东大会中提高支持并购的董事比例。而此次提高邀约价格显然是为了争取部分投资人的支持,在3月的股东大会上才有机会一搏。
另一件与高通相关的收购案是其对恩智浦的收购,已经获得中国以外其它所有需要审核的国家和地区的同意,现正在等待中国最后落锤。
而这两个收购之外,是即将爆发的5G市场。所有的企业都在厉兵秣马,高通也不例外。但这两个收购的进展,无疑将会影响高通未来的走向,甚至影响整个5G产业的大势。
为什么说有关高通的两个收购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收购
博通向高通发起收购邀约,与高通收购恩智浦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收购。懂懂笔记来告诉你这两个收购案在哪里本质不同?
博通收购高通是以资本为驱动的,目的是投资获益。而高通收购恩智浦是以业务为驱动的,目的是业务整合后放大效应和协同影响力。
这两种收购的目的不同,结果也会相差千万倍。以投资获益为目的的收购,不会考虑公司的长期战略,而是通过短期的开源节流和裁员等手段,让公司的业绩更漂亮,获取短期收益。而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业务协同发展为目的收购,则是从业务长期发展战略出发,面向未来的产业趋势,回报可能慢,但会更长久,而且还有持续爆发的潜力。
再说直白一些,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差别。
博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如高通,并且没有像高通那样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绝对优势。而博通素以“负债收购比自己更大的竞争对手,交易完成后立即进行重组,果断卖掉非核心业务和裁员以提升公司利润率”著称。
按照博通以往的做法,收购如果成功,势必将实施缩减研发开支,极有可能裁员、大幅削减基础技术研发投入,并且提高长期客户的价格等做法。这些做法的短期效果非常明显,很快就会让高通的财务数据看起来更加漂亮,股东可能也将获得眼前最直接的回报,有些“割韭菜”的意味。而这对于高通的长期战略和在行业中的布局,无疑是不利的。
博通过去几年频繁的收购、剥离出售,让人们看到这个董事会对于短期数字的过度追求。这样的收购,对于企业长久的发展不利,对于股东长期的根本利益也是损害。这不由得让懂懂笔记想起多年前惠普的董事会。惠普的董事会和采用的短期明星经理人,都非常看重短期数字,有的缩减研发投入,有的裁员以缩减成本,看上去职业经理人在任期间都很好地完成了运营目标,而十几年这样下来导致惠普没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最终不得不以分拆告终。
高通对于恩智浦的收购,则确实是出于业务的互补性。高通在通讯芯片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而走向5G的时候则意味着走向万物互联,所以其它方面的连接将有效地与高通现有业务形成互动。
我们知道思科、IBM等公司,都曾在公司发展的一定阶段中以收购获得加速成长。这样的收购都是收购方主业强势、优势明显,通过收购互补性业务快速形成规模优势,业务之间实现1+1>2 ,并且对于未来的业务有长久规划,坚持投入。近两年比较成功的收购还有震惊行业的戴尔收购EMC,也是业务之间形成了很好的相互拉动作用。这样的收购对于双方企业和整个产业的进步,都是有利的。
所以说,这两个收购的本质不同在于,一个是资本本质,见利快,但也很短命,Z一把快钱就走;另一个是长期投入,始终处于行业技术最前沿,长期享受这种领先带来的红利,并能对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正面作用。
5G爆发前夜,高通转型的关键时刻
如果说,2G到3G,3G到4G还是行业的线性增长, 那么4G到5G将是爆发式增长、几何式增长。以前连接的是人与人,而未来连接的是万物。
“除了5G时代加大投资外,考虑到公司近期传统业务受到的挑战,公司对新业务也给予了较多期待。”在最新的财报发布沟通中,高通高管如此回答投资者的提问。显然,高通很清醒地知道整个产业正在发生剧变,而这种关键时刻,更是高通现有董事会坚决抵制博通收购的理由。
百度百科里是这样描述的:陈福阳真正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知名大佬还是在过去四年——他凭借着高超的资本运作和胆量,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数笔巨额交易,连续吞并更大的行业同行,成功将安华高打造成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公司。
四年,通过资本运作成为芯片业的大佬。这样的经历,恐怕会让英特尔、高通、ARM、苹果、三星、英伟达等一众芯片业真正的大佬和新星“咬牙切齿”。谁都知道,芯片处于整个产业的最上游,能够有所成绩,靠的是长期的持续研发投入和积累,没有捷径可以走。华为的麒麟芯片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还是用了十年的时间才逐渐成熟。小米从一开始投资研发芯片的时候,就做了十年前期投入的准备。
同样在芯片领域打拼多年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学认为:“在集成芯片这个行业获得成功,10%的权重来自资金投入。剩下的都是对这个行业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尤其是长期坚持和专注于这个行业的人。”他说,“这批人实际上是最可贵的。不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那你为什么要把钱放到这个地方呢?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第一。”
不仅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与投资,后期依然需要持续投资,不能有丝毫懈怠。芯片业就是一个快速升级、迭代的行业,如果不持续高投入在研发上,领先优势未必会保持多久。比如在从计算为主的芯片向AI芯片过渡的阶段,一个稍不留神,英伟达已经超过所有前辈,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企业。
5G、物联网、AI、量子计算、自动驾驶,一些可以预见的未来,正在一点点走近。整个产业正处于一个转换期,虽然高通曾经一路领先,但在这个转换期的关键时刻也容不得半点闪失。懂懂笔记认为,如果从对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博通对高通此时的收购,时机对高通非常不利,势必会影响到高通的很多决策。从这个角度来看,说博通是恶意收购,可能也不为过。
5G本身就是一个泛在网、物联网的概念,与3G、4G比起来,对社会、行业和经济的影响将更为广泛和深远。根据高通最新的年报,其全球收入超过50%来源于中国。可以说,高通的发展和利益与中国是深度绑定的。因此,高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策略是可预期的。在手机领域,高通通过与中国手机厂商的合作,自身获得了不菲的利益,中国手机厂商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在取得了国内市场的绝对领先份额之后,正在全力冲击国际市场,且势头看好。在高通收购恩智浦之后,可以预见到的是,高通能够与中国的企业一起,优势互补,在物联网和汽车电子领域也取得像手机产业一样的全球地位。
5G同样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机会
从目前的时间表来看,5G的全面启动将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而此时所有对5G以及5G带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有“野心”的企业,都已经开始布局。
大家知道,从2G到3G、从3G到4G都发生了手机界的动荡和重新洗牌,有的企业崛起,有的企业消失。今天,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崛起的“中国军团”更是早早地盯上了5G这个转折点。
就在2月初高通举办的中国技术峰会上,高通与联想、OPPO、vivo、小米、中兴和闻泰科技等中国企业签署了称为“5G领航计划”合作协议,目标是在2019年共同研发出先进的5G移动设备,这恰好与中国厂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扩展计划保持一致。
其实,无论是小米、OPPO还是vivo,都处于自身业务国际化的重要节点上,把他们的成功从中国市场放大到全球,而5G则是弯道超车的重要时机。
还有一个原因,正如大家所知,全球通讯行业一直都是一个专利密集的行业,中国厂商出海将会面临很多这方面的挑战,而与高通的合作确实是他们出海时知识产权方面有力的保障。
显然,高通面临的动荡,是“中国军团”最不愿意看到的。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指出,“今天以OPPO、vivo和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一线阵营厂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已经变成苹果,尤其是5G时代,这已成为中国手机厂家赶超苹果的最佳市场机遇。”孙燕飚认为,OPPO、vivo和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一线阵营厂家之所以齐声反对博通收购高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抢食了苹果、三星的地盘。而如果高通的命运由博通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去决定,那么对整个安卓阵营的厂商来说将都意味着不确定性。
OPPO CEO陈明永、vivo CEO沈炜都是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低调大佬,这次同时出现在高通的峰会上,并且同时表达了他们对博通收购的担心。
OPPO CEO陈明永表示,高通一直以来都是以技术驱动创新为指导的公司,万一被收购后,能否继续保持这种精神,是他们所担心的。
vivo CEO沈炜则指出,高通的技术是推动通信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来源,担心被收购后,未来的技术发展是否会像以前那样顺利。同时令他困扰的是被收购后合作的不确定性。
小米则是跟高通合作更加紧密的一位伙伴。小米诞生之日起的初期几代产品,因为获得高通的支持,而取得高速成长,使得小米在两年多时间从零快速成长为中国手机品牌的领先者。而且,小米与高通的合作不止于手机,小米的整个生态链布局,都与高通有颇多关系。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则认为,高通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与他们过去长期的、高额的研发资金投入有关,这也是他们能够帮助小米这样的企业成长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被收购后,他对“新高通”是否会有持续的研发投入表示担心。
显然,跟高通董事会一样抵制博通收购的,还有一大票“中国军团”在后方。结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股东是否“清醒”。
【结束语】
高通对恩智浦收购的审批,只差中国的“最后一票”,这个对中国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产业相对积极的收购案尚悬而未决。而3月初,在高通的股东大会上,高通将与博通正面角力,这不仅将决定高通的命运,也将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诸多产业合作伙伴产生重大影响。
其实作为行业观察者,懂懂笔记一直都更倾向于行业的竞争回归行业层面,技术、产品、营销,真枪实弹地打,资本应该少一些干预,股东的目光也应该放更长远一些。其实,不得不提及亚马逊的股东,虽然亚马逊曾经十几年因为持续投入而亏损,但是大家看到今天的亚马逊一定觉得十几年的持续投入是值得的必须的。仅2017年一年,亚马逊股票就翻了一番,这是长期战略布局换来的长远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