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是中国“第一代网红”的罗永浩,于昨日月号在抖音直播卖货了,一个不想直播卖货的前手机创业者不是一个好相声演员,今天的罗永浩,的确是身体力行地实践了郭德纲形的“跨界”名句式。
而开播不到分钟,人数突破万,音浪高达万,排在小时榜第一名。截至:,直播间上架的第一款产品小米中性笔销售额为超元,第二款产品奈雪的茶心意卡销售额为元,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万、订单量.万、产品销售额万、音浪收入.万。
刚过:,罗永浩抖音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万、订单量万、产品销售额高达.亿元。
首先,这些数据都足以充分证明罗永浩的个人魅力,虽然起初很多人看直播的想法是凑热闹,但一时之间流量效果的确很好,从电商的角度讲,这可以称之为个人IP的打造。
其次,直播卖货似乎建立了人与人之间对于线上买卖的信任感。社交电商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传统电商的高成本,低销售转化的局面,从以货物为中心,变成以人为中心。流量的私域化,让流量所发挥的效益更大。
罗永浩,恰好证明了社交电商强有力的卖货性。即便是他个人首次直播漏洞百出,但依旧难以阻挡观众的热情,这种零距离交流,让卖货更为直接和简单。
Part
电商的社交转型
如今,电商已经从原来的广告满天飞,到主播的推荐,以及身边圈子朋友的推荐。传统电商时代,我们大部分是通过某大牌广告才能知道商品的存在,而此般形似乎有种费力保宁不一定讨好的感觉,最终的成交,让它弊端逐渐暴露。
电商已经从“传统”升级到了“社交”,而现在社交电商中最热门的无疑是直播带货了!在传统时代,我们进入一家店铺首先看到的是货品,是"货对人",而直播的话,我们进入一家店铺首先看到的是人(主播),是“人对人”。
并且从广告图文中获取商品的消费者,还得需要看评论,需要问客服,直播时代则更为直接,互动性也强,随时提成各种质疑。
可以说,在直播时代的全方位的/实时的展示产品,任何美化都是苍白的;这是根本的区别!直播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信用”。
总之,电商正在从以“产品”为核心,升级到以“人”为核心!也就是说,“谁在卖”往往比“卖什么”更重要!人们的注意力从对产品的挑剔上,转移到对主播的各种追问上。
这背后,反映的是商业逻辑的彻底变化:传统商业是以商品为核心,未来的商业是以人为核心。随着G和视频媒体的发展,一切都是变的可视化,直观化,无论商品还是人,都必须有足够的勇气直面你的消费者。
Part
直播带货的背后
直播卖货,带来了高峰流量,一时之间也形成了一股热潮, 罗永浩的加入,同样是在说明直播IP属性的重要,不管是看热闹,看好他或者是不看好的,都是高流量背后的贡献者。而直播卖货背后反映的核心是:来自社交电商背后巨大的下沉市场。
直播是商家打通与消费者界限的一大平台,近几年,各大企业、平台对一线、二线城市用户流量收割之战愈演愈烈。
在获客成本日益高涨、一二线城市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的今天,拥有人口基数优势的下沉市场越来越受重视,已成为当前增量红利的全新蓝海,各路商家纷纷发力进军于此。而纵观下沉市场,这个新的掘金之地,其中的行业面貌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与思考:
一:亿“下沉用户”,消费规模与增长潜力巨大。
综合国家统计局与国泰君安证券研报的有关数据,除去一二线城市的.亿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的人口规模将近亿——这是一个堪比美国总人口三倍的数字。并且,无论是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还是用户增长速度,下沉用户均取得领先。
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彰显着下沉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二:高质量供给欠缺。
用户消费需求远未被满足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优质商品与服务的供给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比如商业设施不发达、商品品类不够丰富、服务消费相对滞后等等,这些在线下零售业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到了农村,人们还常常会发现,整条大街几乎见不到几家像样的超市,反倒是那些颇为老旧传统的夫妻店、食杂店占据主流。而这也侧面反映出:下沉市场居民的消费需求,还远未被满足。
三:“下沉”属性的消费格局特征显著熟人属性强,重人际关系,时间往往也更多。
消费决策往往受熟人影响,圈子效应强。(京东云小店、京喜)对价格敏感,追求物美价廉,一般只有线上价格更低时才会购买,同时热衷于折扣或者各种优惠活动。
空闲时间多,生活节奏较慢,通勤时间短,但娱乐设施设施少,没太多去处,而直播这种形式正好能打发时间。
这次,不仅是一场流量和销量上的巅峰,更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直播背后社交电商的市场和无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