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媒体的流行拓展了营销沟通模式,赋能企业通过自有媒体开展营销活动;同时让企业内部员工也拥有了外部社交主权,员工不再仅是企业内部人,而且能成为企业对外营销的传播者、代言人。
从明星带货、网红带货到员工带货
疫情之下,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乐观,企业运营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播兴起,网红、明星、高管、柜姐都开始带货,而为了打开销路、提升销量,一些企业也要求员工开始带货。
员工带货,再小的个体也有圈子和影响力。王教授认为企业要做的就是在满足顾客需求时,通过员工的社交网络找对自己的顾客以及顾客圈层。要通过社交媒体做内容传播,打开员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链,通过关系链带动交易。
全员营销的三组小数据思维
在营销过程中要有数据的支持,不然无法评估营销活动的考核以及下一次的迭代优化。对于个人、团队或是整个企业来说,数据(洞察)是基本的要求。
王教授介绍了全员营销的三组小数据思维,首先是业绩拆解,将销售收入的组成拆分成产品思维、用户思维、流量思维、引流思维、增长思维、忠诚计划思维、破镜重圆思维以及激活思维八个部分。其次是裂变思维,需要关注两个裂变指标——裂变率(等于活动拉新人数/推广人数)、层级裂变率(下一层拉新人数/上一层推广人数)。最后是试错思维,内容在做大范围的推送时可以先做小范围的内测。
流量迁移及四条私域流量路径
企业经营的历史也是流量的迁移史,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掌握了传播,社交电商拥有了流量,也为私域的构建创造了条件,企业通过私域流量将获客沉淀下来,能够反复的交互、管理、运营、再转化。
王教授将私域流量路径分为四条:第一是号(企业化的自有媒体),PGC的内容生产,粉丝可控。员工任务就是:拉粉、涨粉、留粉。第二是群(群体化互动),群能够帮助企业做一对多的互动,员工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群的活跃度。第三是圈(个人化影响),也就是员工个人化的账号变现,企业在要求员工带货时,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区别对待。第四是员(联动),把员工作为播种人,企业号导流,线下转移流量至员工个人号,运营人格化的员工朋友圈。
人设、IP打造及五大内容营销策略
每个人在朋友圈中都有人设,人设帮助提升在圈子中的影响力,也能更好的让他人了解你的产品,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员工在带货营销时要注意个环节,首先是个人IP的包装,可以通过品牌化的名称,即真名+行业/企业+描述,让别人记住你;第二在标题上,通过制造冲突感、紧迫感、代入感等唤醒潜在顾客;第三是裂变,通过转发来获取更多的关注量;最后是内容组合的策略,对发布内容进行分类,每天至少发一条和自己相关的朋友圈。
员工就是企业的资产,学会利用员工的关系链去做生意链,找到潜在的消费者,做好内容营销和场景营销,实现员工利用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