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读书界的老司机,库管最近一直面临着“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现状。不过我非但不自责,反而很开心,因为我发现买书本身带给我的快乐,已经超过了读书的快乐……谁规定了买书就一定要读啊?开心就好嘛!齐论电商-
不过今天也有人持与库管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买书是为了更好的读书,不仅如此,在文章后半部分,他还给出了买书如何省钱的神奇技巧,如果你既喜欢读书,又喜欢买书,那这篇文章你可不能错过哦!齐论电商
大学时期,我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大量阅读,到大四下,两年时间买了多本书,也算是老司机了。不过我可不是什么土豪,每个月生活费~,食堂吃饭干掉一大半,自由支配的钱在四五百左右,可我还得买生活用品啊、买衣服呀,还得到外面浪啊,这一算下来能买书的钱……哈哈,没多少了。
但是!老司机我有省钱妙招!而且不费什么精力。首先是心理上的,我们必须得克服几个误区,接着是技术上,了解一些购书的技巧。齐论电商
一 心理误区篇
很多人会说:有没有搞错啊,你直接告诉我们怎么抢优惠券得了,讲什么心理误区……你看,这就是大多数的做法:
纠结于看得见的价格优惠,却对心理误区视而不见,商家一做活动就一股脑儿地买,感觉很爽,结果「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又感到很焦虑……齐论电商
只琢磨优惠券可不行,下面就来破除几个常见的误区。齐论电商-
误区一:一键买书 = 一键获得知识?
买书是很爽的。你可能会预期到一个未来读书的自己,尽管那个你可能永远不会出现……但这一系列的购买动作却让人感觉良好,点击付款,似乎一键消除了对知识的焦虑,觉得自己正驾着一匹知识的骏马,一骑绝尘。齐论电商
问题就在于,很多人把读书想得太轻松、太美好了。殊不知,读书是要投入大量精力的,需要思辨,而不是意淫,除非你读的是网络YY小说。
很多人没有预见到这一点,反倒是不断买书,买了没看很焦虑,干脆再买去缓解焦虑,陷入恶性循环,永远也填不满知识焦虑的无底洞……齐论电商
切勿把买买买当作缓解焦虑的手段!而你只需要一个观念的转变,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买书,是为更好地读书,不是吗?
误区二:手头的书没读完,就绝不买下一本?齐论电商
买书,是为了更好地读书,显然「手头的书没读完,就绝不买下一本」这样的论调,并不对读书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是负担。众所周知,买书有个原则:
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买。
比如我想学ppt,那就把市面上讲ppt的好书买来,这是当下的需求,但别忘了,还有「可能的需求」。齐论电商
比如,我先前写过一篇文章。其中需要科普「锚定效应」这个心理学概念,写的时候同时参考了本书,完整读完的只有一本,其余三本都是有针对性地翻阅,要是我非得读完一本再买一本,这不是死脑筋吗?
(PS:参考的本书分别是《无价》《思考,快与慢》《决策与判断》和《别做正常的傻瓜》)
所以我早先就把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几本书都给买来,尽管现在用不到,但未来可能会用到,想用的时候直接拿来翻阅,省去了再挑选购买的时间。齐论电商
再比如,当你突然冒出什么想法,或者突然对某个话题产生了兴趣,相关的书恰好就在身边,拿起就读多方便啊。要是再购买、发货、收货,几天一过,兴趣可能就消磨殆尽了。齐论电商-
只要你不是为了炫耀而屯书,而是按「当下的需求」和「可能的需求」来买,买了书没有第一时间看,没毛病。
误区三:买的书再也不去看=浪费?
那些买了但再也不会看的书,至少有两个作用。
①不是浪费,而是试错成本
两年内,我买了多本书,读了本,但我很清楚剩下本里,估计有一半左右我是再也不会去看了,有人说,你这简直是浪费银子!齐论电商
我不这么认为。之所以很清楚,这些书再也不会去看,是因为我知道:它们是我选书的试错成本。
一开始选书能力差,一些书因为本身含金量不高,不会去读了。还有些书尽管质量还可以,但因为持续学习,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原来买的许多书不符现在的需求,也不会再去读了。齐论电商
不断选,不断买,不断学,选书能力自然提升,买到手的书也就越来越符合自己的需求。那些不看的书,不过是提升选书能力的试错成本罢了。齐论电商-
②营造行为触发点
想象一个码齐了书籍的桌面,再想象一个堆满了零食的桌面,哪个桌面上,你读书的可能性更大?齐论电商
在视觉上显眼的书,为你营造了读书的行为触发点,既是提醒,也是督促。齐论电商
那些不看书的书,也不要收进箱子里,放在显眼的位置,于你也是读书行为的触发点。况且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更是习惯养成的重要一环:
行为触发点——行为——奖赏。齐论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