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事都是这样,“姿势”对了,越做越顺。否则,事倍功半。
写文章也不例外,先从模仿好文章开始。
模仿有学、思、践、悟个动作,也有鹦鹉学舌、方枘圆凿、盲人摸象、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个误区,如果把握不准,会误入歧途。一篇文章即一个多维系统,学习借鉴好的文章,应该立体性把握,围绕主题、风格、方法、结构、观点等要素多向度模仿,借“题”发挥、借“风”使船、借“石”攻玉、借“瓶”装酒、借“辞”表意。
一、借题发挥:模仿情景主题
所谓借题发挥,就是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把他人作品中的“情节”“情景”移用到自己作品中,产生“老树发新芽”之效。借题发挥,分为借“情景”和借“情节”两种:
.借鉴特定“情景”
请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你读到第一句,肯定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欧阳修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两相对比,你就会发现李清照词里的模仿痕迹了。事实上,李清照也坦承这一点。她在《临江仙》词序里写道:“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这种模仿是对“深深庭院”意境的模仿。
再看秦观《画堂春·春情》: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凑巧的是,温庭筠有首《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秦观是北宋时期的人,而温庭筠是晚唐人,这两首词里都有“雨后”“斜阳”“杏花”这样的意象,很有借鉴的味道,而从时间上看,显然是秦少游模仿了温庭筠。事实也是如此,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可见,王国维先生是赞同模仿一说的。
.借鉴特定“情节”
这种方法在小说等文学创作中很常见。如有学者研究发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有证据表明,《高老头》与莎士比亚《李尔王》里的父女关系的情节非常相似,有模仿的痕迹。
这种模仿现象,在我国文学作出中也是存在的。研究表明,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可能借鉴了《金瓶梅》家庭兴衰的故事情节。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可能借鉴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火烧楞伽宫、盗仙草,帮助罗摩征服强敌,救出妻子的故事情节。 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借鉴情节和情景,公文中也可以。
仔细想想,其实公文结构里承转合间节奏上的变化,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情节,问题的发生环境、背景描述也可看作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情景,而数据、事例,则可以看成是表演的主角。因此,公文写作里对主题的模仿,是很常见的。比如,在讲话稿的起草中,经常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知规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表述规律;在总结性文稿中,通常要按“干了什么—效果如何—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这样的“情节”来摆布内容,本质上,也是对某种公文“特定情节”的模仿。 二、借风驶船:模仿风格特点
所谓借风驶船,就是学习借鉴别人文章的风格特点,然后融汇贯通,塑造出自己的写作风格。但凡文章皆有风格,就像人都有性格一样。著名文论家周振甫先生在《文学风格例话》一书中将风格分为文体风格、作品风格、作家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以及民族风格七种风格。笔者这里强调的借风使船,主要指文体风格和作家个人风格。
.模仿文体本身风格
学习写作,通常会从文体风格开始学起,因为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你只有把握了这种特点,才算是入了行,要不,写出来东西会让人家觉得“没那个样儿”。自古以来,我国文学评论里,都很重视文体风格的分类。比如,曹丕《典论·论文》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名诔尚实,诗赋欲丽”。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讲了八种风格: “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公文也是有风格的,这种风格体现在不同的文种上。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公文有十五种,这还不包括讲话稿、汇报材料、署名文章等事务性公文,这些文种都有不同风格特征。它们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体例规范,语言平实、准确,风格严肃、庄重,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模仿时务必注意。
.模仿作家个人风格
文章的风格和人的风格是息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章风格就是人的风格的投射,文章的风格反映作者的个性特征、价值倾向。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如苏轼在《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由于人与人的差异性,每个作者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价值追求,从而也会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一但被人普遍认同,便会凝固下来,形成流派,被人传承。
这样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等。而流派内的风格传承,本质上就是对前人风格的模仿。
现代公文也强调风格的传承。 现在搞文字工作的人时常会谈到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以及曾风靡一时的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这些文章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的文风,我们现在推崇写“短实新”的文章,本质上就是对这种风格的传承,对这种风格的模仿和借鉴。
三、借石攻玉:模仿方法技巧
所谓借石攻玉,就是指借鉴别人的笔法、技巧、经验,为我所用。借石攻玉,可从三个方面来借鉴,循序渐进。
.借鉴“规范之石”
应用文是一种规范性极强的文稿。人们常说公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所谓“镣铐”,其实讲的就是规范性。我们通常说:“像不像,三分样”,在党政机关写公文的人都知道,看一篇文稿的质量,一般是先看他的格式版面,如果连基本格式都不规范的文稿,实在难说是高质量的文稿。但凡高水准的稿子,外表一定是“彬彬有礼”的,美观大方有讲究、井然有序不苟且。
如何才能规范呢?对于初学者而言,一方面,建议好好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里规定的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拟制要求乃至语体规范。另一方面,也建议找一些公认的优秀公文来学习,“依样画葫芦”,对照着高手的“姿势”来练习。 尤其对红头文件来说,这一招非常管用。只要不嫌麻烦,反复研究范文、临摹范文,有空也找不同的文件来作比较,有量的积累,一定能掌握写作要领。
.借鉴“技巧之石”
初学写作的同志,不仅要善于借鉴格式这样的“外在技巧”,也要善于培养内行眼光,洞察其“内在门道”,大胆借鉴过来。
即便是鲁迅先生这样的写作大家,照样有借鉴的“前科”。他最善用曲折含蓄的语言,暗含褒贬、点评人事,殊不知,这种手法原是史家写史的手法,叫“春秋笔法”,他这种表述方法,谁说不是一种模仿借鉴呢?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其实这部作品也是借鉴的结果。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果戈理的小说《狂人日记》,相信也有很多人读过。对比一下,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作品从象征意义到文章结构,都有模仿果戈理作品的痕迹。鲁迅先生自己也承认,他的这篇作品是受到了果戈理同名作品的影响!看一看结尾吧,鲁迅说:“救救孩子!”果戈理呢,他的话要多一些:“妈妈,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把你的眼泪滴在他患病的脑袋上!”,另外,他们都运用了“以狗喻人”的手法。
另外,沈从文有部小说叫《老实人》,其实更出名的《老实人》出自法国的伏尔泰之手;王小波有部《变形记》,当然,最了不起的《变形记》出自伟大的不朽的卡夫卡之手。很多写作大家,其实都是“超级模仿秀”。
.借鉴“规律之石”
规律是文稿写作的底层逻辑,是文稿写作中的基本方法。借鉴写作规律、底层逻辑,是这种模仿的最高境界。写作规律,对于文章而言,是门道中的门道。笔者建议,写作的终极目标,就是在于把握规律,实事求是。
什么是规律?笔者以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种是思考的规律,一种是表述的规律,另外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比如分析问题时,一般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这是思考规律。在写议论文时,通常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这是表述的规律。另外,你所表述的事物,都有其产生、演变、衰亡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写作必须符合这些规律,否则就会流于形式,难以如实反映事物。
比如,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头一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实质就是提出问题,第二段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发问,随之用大量笔墨来分析问题,最后一段,提出对待不同阶级的策略算是解决问题,这就遵循了表述的基本规律。问题是,规律一般藏得很深,不易发现,怎么办?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析。每学一篇好稿子,就把自己当成写作者,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别人为什么如此布局?为什么如此铺排内容?有什么规律可循?只要多分析,一定会发现其中“门道”。 四、借瓶装酒:模仿篇章结构
所谓借瓶装酒,就是借鉴别人文章的结构,在整体上模仿套用,局部上偷梁换柱,取得脱胎换骨之效。
借瓶装酒,可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模仿。
.模仿整体结构
所谓整体结构,是指一篇文章的总体结构,如开头、论证和结尾。这种模仿“姿势”自古就有。
现代公文的结构性、规范性也很强,每一种文种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比如,一篇调研报告不外乎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和对策。一篇工作总结,不外乎干了什么、效果如何、差距在哪里、今后如何改进。一个请示,不外乎事由、请求事项,凡此种种。初学写作,不会写不要急,只要善于模仿借鉴好文章,“依样画葫芦”,很快就能上手,即便是“写场”老手,也需要通过借鉴来激发灵感。
举个我们模仿的实例来说。年底,中央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各地相继召开座谈会,我们省还组织了一期全省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班,由于我们厅正好是全省民营企业发展的主管部门,组办方邀请厅领导去讲课。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们与业务处室立马着手起草讲课提纲。在构思阶段,反复尝试都不满意,要么太过保守呆板,缺乏新观点、新认识;要么思维过于跳跃,怕领导接受不了。如此反复折腾了多次,最后还是一篇兄弟省区领导的讲话打开了我们的脑洞。于是我们决定“偷个懒”,来个借瓶装酒、借壳上市。我们参照的这篇稿子结构如下:
在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对民营经济怎么看——民营经济对山东发展功不可没,地位不容置疑,作用不可替代看过去,民营经济成就卓著。看现在,民营经济机遇难得。看将来,民营经济大有可为。二、支持民营经济怎么办——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急企业之急、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一要更加扎实地抓好政策落实。二要更加精准地推出政策创新。三要更加有效地提供要素保障。四要更加贴心地提供涉企服务。五要更加有力地优化营商环境。三、民营企业家怎么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一是永葆创业激情。二是勇于改革创新。三是加快队伍建设。四是担当社会责任。
五是重视企业党建。
后来,经过一番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构思出了写作构架。
在全省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的授 课 提 纲×××一、对民营经济怎么看?(一)看过去,功不可没第一,改革开放年,我省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到有,初步发展阶段(—年)。第二阶段:从少到多,快速发展阶段(—年):第三阶段:从小到大,蓬勃发展阶段(—年)第四阶段:从弱到强,提质发展阶段(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年,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贡献加大,占GDP的比重连续跨上四个台阶。——%台阶:——%台阶:——%台阶:——%台阶:(二)看成绩,贡献突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拉动投资的重要动力。.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开放发展的主要力量。(三)看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不匹配。二是政策数量与企业获得感不匹配。三是民营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与企业贡献不匹配。四是民营企业发展需求与人才支撑不匹配。(四)看未来,大有可为一是有信心。二是有机遇。三是有底气。
四是有空间。
二、发展民营经济怎么干?(一)突破“三个量级”一是坚持不懈做大总量。二是改造升级做优存量。三是创新驱动做强质量。(二)移除“三座大山”一是破除市场的“冰山”。二是破除融资的“高山”。
三是破解转型的“火山”。
三、支持民营经济怎么办?(一)发挥“三个效应”,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二是发挥人才的虹吸效应。三是发挥企业家的头雁效应。(二)扮演“三个角色”,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工作水平一是提升站位,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二是找准定位,把民营企业发展当成“自己事”。三是立足岗位,当好民营企业“娘家人”。
细心一点的读者一看,应该看得出,我们起草的稿子,一级标题按照“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办”三个板块来架构,这就是模仿了“参照稿”的结构,可以说,借人家的瓶来装我们的酒。
.模仿局部结构
所谓局部结构,是指一篇文章的某个段落、层次,或者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对于模仿词语,现代写作也叫做“仿词”。唐代诗人王勃借用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句诗,仿造出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把“落花”换为“落霞”,把“芝盖”换为“孤鹜”,把“杨柳”换为“秋水”,把“春旗”换为“长天”。
在前面的领导授课提纲中,除了整体上的模仿,也有局部的模仿。比如,参照稿的第一部分,原文的三个二级标题:
一是看过去,民营经济成就卓著。二是看现在,民营经济机遇难得。
三是看将来,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们就着这个“逻辑”来思考,觉得不仅可以写“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变形,写成绩、问题。于是我们以此为蓝本,设计了授课提纲第一部分的四个二级标题:
一是看过去,功不可没。二是看成绩,贡献突出。三是看问题,不容忽视。四是看未来,大有可为。
五、借辞表意:模仿思想观点所谓借辞表意,这种方法是站在语言维度上模仿,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来抒发情感、论证观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借辞表意,实际上是修辞上的引用。如何引用?方法有两种:.明引顾名思义,明引就是在借用观点时,明确告诉读者,这个观点不是自己的独创,是谁说的、出处在哪里?比如,三国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开篇用这种方法写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引用俗语说明文人相轻的内在原因。再如,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引用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观点,说明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重要意义。.暗引之所以叫暗引,与明引相对应,具体说来,就是在借用观点时,不点名道姓,说破来源,而是把观点悄然嵌入到自己文章里,水乳交融。比如,曹操《短歌行》一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实际上,这首诗里其实暗引了《诗经》中的六个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再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境界的一段: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在这段话里先后嵌入了晏殊《蝶恋花》、柳永《凤栖梧》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名句,没有解释其来源、出处,而是像自己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借用,属于暗引。最后,看两个讲话片段:
.《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缺乏协同、政策不配套,“东边日出西边雨”,会影响改革整体效益;迟迟不能在关键问题上突破,“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会错失改革良机。
第一段里“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分别是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李白的《行路难》,在文章里也没有说破来源,自然也属于暗引。 第二段引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句子,套用在自己讲话中,浑然一体。 以上就是从主题、结构、风格、笔法、语言五个维度进行模仿的方法。大家在模仿过程中,可以从一个维度进行,也可以从多个维度同时进行,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