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像儿女在外的“空巢老人”,独自在异乡打拼的“单身青年”等,这些没有依靠的群体,最怕的两个字莫过于“生病”。
生病之后,不仅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排队挂号,之后还有各种检查,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感,焦虑、窘迫和无助的情绪溢于言表。
在此情况下,“职业陪诊师”应运而生,这个新兴行业无疑是孤独就诊者的福音。
今天周末,早上七点,王大哥和妻子张敏匆匆吃完早饭,兵分两路前往两家不同的医院。
今天如往常一样,夫妻二人将陪伴在两位患者身边,帮助他们完成整个就医流程。
而他们的孩子,则留给了家里的老人照顾。王大哥夫妻俩,都是职业陪诊师。
一天下来,夫妻俩Z了差不多小块。而且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半公益服务。
什么是职业陪诊师?
“职业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患者去医院就诊的人。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流动化速度加快的当下,“职业陪诊师”的确大有用武之地。
提前去排队取号,排队门诊等号,患者就可以不用很早去医院排队了,这样节省了患者的时间,能让他们好好歇会儿,不用再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体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去做这些事。
而且现在的医院呈现出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门诊三分钟,耗时又耗精力,有时候还会排错队。
发展前景
中国全面消除贫困,城镇化快速推进,但许多社会化的服务都没有跟上,从而使得陪诊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年末中国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亿,占总人口比例.%。
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加之空巢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市场。
很多医院虽然提供导诊、志愿者,但一般就是给指指路。医院提供的规范化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就诊需求。
陪诊不仅仅是排队挂号、帮忙拿药、陪着看病这么简单,陪诊提供的是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等待叫号的过程又无聊又煎熬,和病人在等待时聊聊天缓解心情,饿了可以帮病人买吃的,突然想去厕所,还可以帮忙拎东西看包,给病人一个安全感。
怎么做?
带着感情去工作,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才能让顾客满意:
这一行业接触的都是需要照顾的人,需要自己能够有同理心,投入自己的感情,而且又是半公益服务,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
“职业陪诊师”要想干得长久,不能漫天要价,服务质量也不容许短斤少两。
只有患者对“职业陪诊师”建立起信任感、亲切感,才可能继续消费这类服务。
收费标准:
像一线城市一次陪诊可能要左右,时间差不多是大半天,全天一线城市在-左右;
二三线城市相对好一点半天-不等,全天在左右,陪诊员拿到的一般是总体收费的%-%。
可以找到医院的陪诊业务人员毛遂自荐,一般的三甲医院都会有陪诊业务应聘。
如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陪护知识做基础,可以到当地的医院培训部门培训就可以了,增加自身技能的同时还能ZQ。
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团队,建立自己的公众号、APP等,做自己的品牌服务推广,美团等各大平台进行接单。
公司的选址也可以在医院旁边,扩大自己的曝光率,在不影响交通和就医的前提下为积累用户可以印发传单,推广自己的公司。
存在困难
因为陪诊员是一个新兴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全靠自己的经验积累,所以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人们对这项服务的了解太少,推广难度很大,陪诊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未激发出来。
“黄牛”漫天飞,人们容易把真正的陪诊员和“黄牛”搞混淆,导致人们失去了信任,不敢相信这是陪诊员还是“黄牛”。
需要该服务的人,是需要慢慢培育的,前期的推广会有些难,因为对于这个行业了解的人太少,而且有一些人也不太放心把患者的安危托付在你身上。
写在最后
在未来的发展中,“职业陪诊师”只有越来越正规化、系统化,才能真正经得起患者与时间的检验,而新的机遇也就意味着可以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所谓成功的前提都是敢做敢闯,不怕磕绊,一点点积累经验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