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团购的定义:锁定一群人(私域),持续推荐更多的产品。
随着多种团购的企业宣布倒闭,目前大多团购创业变成了深坑,团购到底能不能做?我们今天针对社群团购讨论一下。
一、先谈谈团购的本质
团购本质是一群有共同需求的用户,一起找商家团购,用庞大的数量,与商家谈批发价。
注意关键词:共同需求+数量+批发价。
更重要的是立场:站在用户角度与商家谈判。
很多做团购的与商家谈采购,很容易获得最低价,但是,做得久了,生意越来越差。一方面是用户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价格越来越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个人认为是立场错误造成的。从原先的用户立场,变成了商家立场,成为销售环节的商家。
做团购,不需要有产品,因为团购主体是为用户的需求服务,而不是为商家服务的,本末倒置后,自然变成为高额的利润,被短视的群主绑架,要求的利润越来越高。
就像勇士打败恶龙之后,勇士变成恶龙一样轮回。
从一开始的为用户共同需求而采购产品,变成了,为推销产品Z取差价不断推荐购买。
真正做销售的人都知道,最好的销售是先有需求,后有销售,而不是先生产产品后去推广。
做团购,应该有敏锐的市场触觉,先收集客户需求,再决定团购的产品。
团购应该有两套机制,一个是收集需求机制,一个是订单汇总下单机制。大多数人从开始就是站在商家角度,认为,我给你对接产品便宜,所以你应该购买,而不是站在客户角度,大家需要什么产品,我来对接产品。
这两种一种针对的是客户需求,一种针对的是产品资源。最终结果是不一样的。
比如,大家需要洗衣液,但是,客户需要的是某某品牌洗衣液,而不是你自己以为的某某品牌洗衣液,第一次可能因为信任,尝试购买,但是后期却因为不符合期望而放弃。
站在产品角度上,你可能认为,我给大家提供这么便宜的产品,为啥你不要?
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上,我不需要,你团购这个干啥?
二、销售环节成本增加。
可能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都是为了帮助客户砍掉门店环节的成本,直接从批发商那里进货,作为团购的代表,我们薄利多销,帮助批发商大量销售,砍掉大部分门店利润,扶持一部分商家,通过薄利多销占领市场。
但是,其中三个环节的利润是必不可少的。
、批发商利润。上游供货
、送货成本。中游物流
、销售商利润。下游销售
从开始的时候,BL到微利到无力。市场不断发展,大家的时间成本和利润成本逐渐提升,利润会越来越薄,如果不懂如何寻找更好的盈利空间,成本越来越高必不可少。跟随你的代理不ZQ,就会跳槽。
平台核心价值就是实现利润的再分配,收益者越少,平摊的利润越多才能获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没有足够的利润分配,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就会随着企业的壮大,越来越臃肿。
作为团购的销售模式,注定是,下游销售最稳定,中游物流承包制,上游供应竞争上岗。
针对三方要求不同:
针对销售:稳固客户,反馈客户需求,传递信息,统计订单。
针对物流:及时安全地送货到地点最关键,可以作为业务承包商参与到系统中去,按单结算。
针对供应:先有需求后有销售,所以,供应商能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对接合适的产品给客户,价格是否有优势,售后是否有保障是关键,所以针对他们最好是不稳定状态,对客户需求进行供货竞标。这对供应商的品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对于三方的价值诉求也不同
针对销售: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越多越好,进货的售后保障和物流保障要稳定。
针对物流:持续性和稳定性要求最高。
针对供应:不求长久,数量最重要,所以采用单品承包制。谁的产品谁竞标,客户需求越旺盛,Z取的利润越多,能够让产品深入人心,让大家信任这种产品品牌最关键。品牌越有力越能获得长久利润。
三、团购市场到底能不能做?
我认为团购市场是门店和社群群主最有力的盈利方式,产品利润进入微利时代,单纯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团购本质是服务业,给客户提供的是便利的采购服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用户,而不是批发商和厂家,如果没有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发心,倒闭是必然的,这里更重要的是客户需求反馈机制,而不是产品采购。本末倒置,自然会造成运营失衡。
看下团购采购流程:
销售部门把客户需求汇总到总部,总部由进货部门谈判价格,把价格反馈到销售部门,销售部门统计真实订单,交由进货部门联系发货,通过物流合作的部门送货上门或到店。
完成整个业务循环,这里运营的核心是销售部对客户的需求统计,也是整个团购的关键业务,所以,经过培训的专业销售团队是团队是否长期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实现:先销售后生产的理念。这样才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