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与关系
什么是信息化、数字化,其实很多人很容易弄混淆信息化、数字化的区别。 在我们政务部门,如人事档案以前小山般的纸质材料通过计算机编辑转换为电子文档方便查阅及运用这就是——信息化。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信息化原来就是将线下的业务流程,由IT部门(信息部门)开发出软件或者平台,迁移到线上,提高业务效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比如手工记账太繁琐,购买一个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记账;印发纸质文件过于繁琐,开发一套办公自动化系统。针对手工记账这个业务,开发一个软件。
这时,数据只是信息系统的副“产品”,我们只是做到将原先的物理信息、流程搬到线上,被计算机所存储和识别。这些数据还是没有大用途,分析统计出几个报表,然后功管理决策者阅览。在数据不变情况下,不过从手工转到了系统上分析,从EXCEL能够使用一些BI工具进行分析。
信息化不改变业务的流程但提高效率;数字化则改变管理模式改变了业务办理的方法;信息化在各科室内部自己用,比拼的是各科室的效率提升;数字化和上下游、各科室一起共享,改变的是整个生态系统,信息化改变了科室内部效率,但依然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数字化可能会牵动上下游,把各科室的效率都提升,带着整个生态体系一起用。
现在知道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差别,但别以为数字化就代替了信息化,NO,是双模式。二者互补共存也是最佳拍档。传统模式以信息化为主,兼顾数字化;创新模式以数字化为主,兼顾信息化。
最近两年,“数字化”悄悄替代了“信息化”,从各种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数字化所指:即把模拟数据转化成和表示的二进制代码,需要或涉及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信息化时代,因为技术手段有限,对于一条业务规则、一段业务处理流程方法,我们只能以数据的形式人为的录入下来,大量依靠关系数据库:表(实体)、字段(属性),把这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变成了结构性文字描述。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一系列新兴技新在经历了前期摸索式发展,并逐渐向产业和行业下沉后,我们大可利用这些技术把政务里的繁杂性业务在计算机世界全息重建实现信息数据全景式归集,流程全链条支撑,服务全方位触达——这就是数字化。
具体来说,信息化与数字化有以下区别:
、从应用的范围看,信息化主要是单个部门的应用,很少有跨部门的整合与集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方面,而数字化则是在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的打通,破除部门墙、数据墙,实现跨部门的系统互通、数据互联,全线打通数据融合,为业务赋能,为决策提供精准洞察。、从数据的角度看,以往的信息化也有很多数据,但数据都分散在不同的系统里,没有打通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数据的价值。而数字化是真正把“数据”看做一种“资产”。如果一个政务部门,能够通过“数据资产”“数据行为”更好服务社会或者提升管理服务的效率,就可以说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
、从连接的角度看,原有的政务信息化系统是搭建于以往互联网没有高度发展的时期,在当时环境下,整体的互联网发展与目前对比差异较大。目前看政务的信息系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连接,特别是没有建立与使用者的连接,有的政务部门也没有打通部门各个单元的联接、没有实现部门各个数据单元的连接。这种没有连接所造成问题是:效率低,特别是政务部门面对内部外部的运行效率非常低下,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
今天数字化发展的环境,一个是互联网政务形成的平台,第二个就是移动互联网把使用者联结在一起了,可以通过线上跟政务部门实时交互,不光是部门的管理过程、业务流程要数字化,政务部门的资源、决策体系都要数字化。联接对传统管理来讲,一定会在改变管理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方面发挥重大价值,并且在联接的环境下,一定会重构新的管理模式。
、从思维方式上看,以往的政务信息化从构建之初,所体现的思想就是一种管理思维。当时所要体现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就是:管好、管死、管严格。所以当时的信息化系统设计的思路并没过多的考虑实际需求的便利化,这种建立在管理思维环境下设计的政务信息系统,缺乏有效解决办公效率的思想。数字化的核心是要解决管理效率和业务效率,也就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要高度体现如何有效提升各个系统节点的效率,同时需要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手段,推动政务部门管理效率的提升。
需要明确的是数字化并不是对政务部门以往的信息化推倒重来,而是需要整合优化以往的政务信息化系统,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政务部门新的技术能力,以支撑其适应数字化转型变化带来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