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内隐的心理账户系统,虽然没有用APP或者纸笔写下这个预算,但是心理会有一种预期,每一类消费可以花多少。
心理账户三个特征及对个人经济行为的作用:
、享乐主义
这是说人总会倾向于以让自己更舒心的态度来处理经济问题,而不是实际的经济效益。
一次性给你块,与每次给你块,给次,后面这种情况让你更开心。
一次性损失块,与每次损失块,损失次,后面这种情况让你更伤心。
、非替代性
传统经济学认为,金钱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不管买菜的钱,还是外出聚餐的钱,反正都是你的钱。但是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情况:假如你花了元买了电影票,入场前,发现票丢了。现在想要看电影,需要重新花元买票。你会买吗?
情况:假如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准备了元去买票,买票时发现元不见了。看电影,需要再拿元现金来买票。你会买吗?
Thaler找了人来调查这个反应,第一种情况下,只有大概%的人,会再买一张电影票。第二种情况,有%的人表示会再买。
这说明人对金钱的处理态度是不理性的。情况中,丢失的是电影票,电影票丢了,这笔心理账户损失了,不再另外购票。情况中,丢失的是现金,不是电影票。看电影的心理账户没有损失,会选择买票。
了解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规则,能够避免一些非理性消费。双十一天猫派发大量优惠券,不少人因为不浪费优惠券,而购买一些原本不需要购买的东西。明白这个规则,能够减少不必要支出。
、局部账户
人们对结果的评价设计到三种账户:
() 局部账户是指结果与参照水平相比较的差异;
() 综合账户是指所有账户的总体差异;
() 最小账户指结果的绝对差异。
在实际经济行为中,人们总是会自动运用局部账户进行加工,对价格结果的评价,总是基于一个参照水平,而不是绝对水平。
夹克和计算器的故事
情况:去超市买一件夹克和一个计算器。夹克的价格是元,计算器的价格是元。销售员告诉你,另外一个超市计算器的价格是元,而你去另外一家超市需要分钟。请问你会去另一个超市买计算器吗?
情况:去超市买一件夹克和一个计算器。夹克的价格是元,计算器的价格是元。销售员告诉你,另外一个超市的夹克的价格是元,而你去另外一家超市需要分钟。请问你会去另一个超市买夹克吗?
研究表明:
情景中,%选择去另一家超市,而情景中,只有%选择去另一个超市。
这说明计算器从元降到元,比夹克从元降到元,更能让人产生便宜的心理体验。
了解局部账户的规则,能让我们更理性地对待损失和收益,避免因为参照点的高低而忽略了绝对值的高低。
在购买高价商品时,避免因为参照点过高,而对价格上涨不敏感,产生不必要损失;购买低价商品时,避免因为参照点过低,对价格上涨过于敏感,产生不必要的情绪与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