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一过,又到了菜市场上新货的热闹时候,青岛的鞍山二路农贸市场却静悄悄,多家店铺甚至挂出清货闭店的牌子。原来,这里将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改造计划,打造一个数字化菜场,同时加入的还有其他三家菜场。
改造的主导者是每日优鲜,这也许令很多人惊讶。这家扎根于一二线城市的生鲜到家平台,似乎与菜市场格格不入,怎么摇身一变,和它们打成一片了?
这正是每日优鲜的新目标,不再只限于做自营生鲜电商,而是成为一家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为社区零售板块的商超、菜场和小店赋能,帮助它们实现数字化改造。
从垂直型玩家向数字化平台的转变,似乎映照着每日优鲜下一个五年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要输出数字化?
其实,每日优鲜早在年就动过想做数字化平台的心思,当时它与腾讯智慧零售合作,把自己的核心能力沉淀成一套系统,但上升到公司级战略是在年。
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的思考在加深,他认为当行业结构分散时,应该选择赋能;当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时,应该成为一个玩家。他发现,包含菜场、小店、商超的社区零售有万亿元规模,但行业CR(行业前名的市场份额总和)低于%,是规模最大、最碎片化的行业。
对此,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进一步阐述说,如果主力做原来的前置仓到家业务,把全国前十名超市的份额全部吞没,也只占到生鲜和快消市场规模的%-%,但做平台有机会拿到%乃至%。“本质上我们要解决全行业问题,而不是个体的、垂直业态的商业实践问题。”
每日优鲜希望在重资产和轻资产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王珺表示,“过去是流量革命,所有的价值来自人的管理和实物资产,所以越重越有价值,但在下一个产业互联网时代,技术的价值创造最高,这时应该抓数据和算法。”
此外,社区零售门店也确实有这样的需求,不擅长线上运营和获客,线下门店的效率也比较低,扩张依赖门店位置和管理人员经验,有明显的天花板。
但每日优鲜并没有放弃前置仓业务,它不仅基于前置仓酝酿了这套数字化系统,还会继续提供数据帮助系统优化,就像链家与贝壳的关系。
每日优鲜在数字化上早有探索,、年就开始布局,每年技术投入数亿元,目前技术团队超人,也有了三四年的数据和算法迭代积累。这才让公司在商品采购、质检、运输、库存、配送、营销等全环节锻造自己,在智能化分级和数据AI决策上也更加成熟,从而有了数字化能力溢出的基础。
分三路进军社区零售
每日优鲜究竟想做一个怎样的平台?
在王珺看来,就是让大量商超都拥有到家的能力,用AI来管理商品、物流、门店和用户,“用算法把超市决策都管起来,包括商品的选品、定价、陈列、促销、备货、出清等环节都做到智能化。”他们由此延伸出与围绕“人、店、货、仓、配”的五个产品:营销智能化、门店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大仓和中心仓智能化、末端配送智能化。
看上去好像在做一个ERP软件,不过王珺否认了这一点,“我们会直接帮他们做电商业务,把前置仓、店内仓搭起来,全面接管端到端的运营,不只是卖一个软件,而是搭一个平台。”
其实,业内不缺这样的数字化平台,比如腾讯智慧零售就有人以上的团队专注做零售。在王珺看来,行业不缺需求侧的工具,缺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这正是每日优鲜的优势。“第三方服务商很少涉及经营层面,不涉及进什么货、进多少货、多少钱进,他们应该叫连接器,是我们数字化平台中的几百个功能之一。”徐正说道。
在这套体系里,商家可以用微信小程序等吸引用户,每日优鲜负责搭建中后台,不会触碰用户,最核心的用户资源还握在商家手里。不过,年营收万元以上的超市更适合这套系统,另外还需要接受用户从线下往线上迁移,有基本的信息化水平。
徐正补充说,超市和菜场升级会同时推进,超市是做生鲜标准化经营,菜场则是经营空间,继续做非标准化的商品,未来每日优鲜还可能用数字化能力赋能小店。
在菜场和小店上的探索,也帮助每日优鲜在下沉市场布局。“我们计划未来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菜场运营商,那是下沉市场真正的流量大入口。”王珺透露,这块业态已经在江苏和安徽落地,会重点聚焦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下沉的地方。
经历了生鲜电商洗牌和社区团购抢占两场大潮,生鲜电商似乎被证明是一个多业态共存的领域。经历六年多探索的每日优鲜,也在前置仓业务有了健康经营模型和可持续增长能力后,把触角伸向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从一个垂直型玩家升级为平台型玩家。“未来社区零售会有平台型玩家出现,预计会有-个千亿美元级别的。”王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