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创业者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明明看到团队的成员一整天都在忙着工作,也感觉到他们做了很多事情,但怎么出来的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他们的效能怎么就这么低呢?
今天的节目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分析一下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高效能的人和低效能的人,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通常这两种人的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第一个区别就是首先关注的是任务,还是关注目标。打个比方,假如有一天你去外地出差要上飞机了,三四个小时以后要去见到客户,这个时候发现PPT里的一些数据还没有加进去,于是你通知一名员工赶紧收集数据,补充一下。这个低效能的人的做法就是疯狂的找数据,做的还很多。这个时候你收到一看数据和要阐述的主题很多都不相干,加了就跟没加一样,他的辛苦都白费了。
而最高效的人,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不急着去找数据,而是先把PPT通篇看完,充分了解了你要汇报的核心要点和目的,然后再判断出来要找哪些数据来支撑内容,这个时候你收到的PPT就不一样,不仅弥补了数据上的缺失,还完善了你之前遗漏的一些地方。你看,这就是任务导向型和目标导向型的人员差距了。高效能人才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通常以目标为驱动,但是更善于全局的分析,判断出来什么才是对结果最有效的地方,然后才去执行,而不是就任务完成任务。
第二个区别就是他们是应激的工作方式,还是统筹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观察员工可能会发现那些低效能的人,整天风风火火,急得上窜下跳的,各种任务来回切换的人,往往产出的结果质量并不高。来看他们的工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打完一个另一个又冒上来,看的你都焦躁起来。低效能的人往往是应激的工作方式。他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啊就是马上投入工作,工作没有重点,也不会排序,来来回回切换。结果到了下班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做完。
而事实上正是这些没有做完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你布置了一连串的工作,小王你回复一下用户的评论,把今天的软文在各个平台上发一下,社群的管理要拿出一个方法来等等,这些工作之间有一些关联,但又不能平行的展开。于是小王刚回了几条评论,又发了几次软文,还没发完,又开始整理社群管理条例。
你看这中间来来回回切换浪费的时间加起来少说也有几个小时了。这种应激时工作方式肯定是很低效了。你看她忙了一整天,结果都不理想。那这个时候呢你要去帮助他调整工作方法了,那就是用统筹的方式来工作。你要告诉他,首先要把所有任务梳理一个清单,最关键的是判断一下哪些任务时间是恒定的,哪些任务时间是动态的。
比如说之前说的三个任务,发软文是个简单的工作,时间也是固定的,大概一算的就知道需要多长时间,这就可以排在最前面,快速来完成。完成以后呢这个任务就清楚了,没有包袱了。那么后面的两个任务,无论是回评论,还是做社群管理方案,花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那就应该统筹起来一起做,这样就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完成的任务质量也会好很多。
其次进行这个统筹是工作,要把任务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比如说早上这个头脑啊比较清醒,思维也比较活跃,那就应该把需要烧脑的事情放在上午来完成。比如说做这个数据分析,做这个策划方案和同事讨论工作等等。而午饭以后会有几个小时,大脑的反应不是那么灵活,那就应该把简单机械性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段来完成。比如统计一下这个用户的信息,给客户打标签等等。那么傍晚或者是晚上的时候,意志力消耗的比较多了,这个时候啊不太适合做决策判断,就可以看一些资料书籍进行学习,帮助他养成这种习惯的。等可以把不同难度的工作和他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最大化。
第三个区别就是会不会利用工具来提高效率?比如啊你安排一个任务,分析一下本周的用户数据,低效能的人通常会怎么做?把数据统计到word里,然后拉拉杂杂地写了一堆,花的时间也不少! 一行一行的数据既不直观又很繁琐,大家看了以后也没有什么印象,而高效能的人呢就会用工具去完成。比如建一章这个excel表格,把固定都需要分析的参数都做好公式,然后把数值填进去,自动就可以得出分析结果了,那更好的还能把数据导成柱状图,饼状图等等。那就更加直观了。
你看高效能的人往往更善于去研究一些工具来帮助提高效率。你看他们一开始貌似是耽误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基础工作做扎实了以后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对于这样的员工,你当然要去鼓励他们了。
好的,我们再来总结一下,高效能的人和低效能的人有什么样主要的区别呢?第一个区别就是首先关注的是任务呢还是关注目标。第二个就是试用应激的工作方式,还是统筹的工作方式。第三个区别呢就是会不会善于利用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管理者,你要能及时发现他们工作的效能情况。如果你能发现团队里存在一些低效能的人,那就要及时的帮助他们去改善方式,朝着高效能的方面去提升,否则看着一堆员工忙忙碌碌的,但是没什么效率,结果还是不令人满意。那你就会被拖累下去了。纵然有远大的抱负,也难以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