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APP,是一个很好的种草平台,平台上关于各种旅游打卡、美妆洗护、穿衣搭配的攻略非常多,很多年轻消费者都喜欢用小红书来分享生活,同时,也在小红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因而不少品牌商,包括营养品都会借小红书平台做品宣种草。
纵观小红书上对营养素的种草,大致有万篇+,近%都是母婴相关的种草帖,主要分为种类型。
一是,直接的产品知识介绍,卖点,亮点,有什么功能等;
二是,产品评测,多个产品进行横向对比,从不同维度抉择出最佳的那个;
三是,KOL带货,说自己在用/吃,效果很好,推荐粉丝入手;
四是,科普一个营养素或者营养概念的定义,限定一些指标
五是,博主分享自己遇到什么问题了,是如何解决的,使用了哪些产品。
如果我们以点赞和收藏为“种草效果”的考量依据,在这四大类中,哪类的种草效果最好呢?
答案是,第五种,这类帖子的点赞量很大,几乎都是破万的,留言也很多,很多粉丝会追问后续效果,会强烈要求推荐产品自己去买。
再分析前四类种草帖,你会发现,他们都偏向于产品本身,而不是消费者,基本逻辑都是“我有个产品很好,你来试试”,消费者会觉得无感。所以,效果最差的种草帖是某某产品的卖点,及某某概念的科普,除非是非常好学或专业的消费者,否则,一般宝妈不会主动去看。
而当消费者遇到问题时,她会主动积极去搜索,一旦发现相似的案例,就会非常有同理心,并且观察其他案例为什么能够好得快,她就会非常上心,愿意去买,并根据“过来人”的经验。
其实在所有母婴品类中,营养品需要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成本,应该是最高的。
从品类属性上说,营养品不是刚需品类,要让消费者主动接受,得有一个过程,而且又是在消费力暂时下滑的时候,让她们去节约其他开支来买营养品,必须是真的意识到营养品价值,才会这么做。
从品类专业度来说,营养品需要极高的专业度,要告诉消费者为什么吃,怎么吃,吃多少等等一系列专业的知识,更高程度的专业,还要根据消费者的体质来定向推荐,不能一以概之。
所以,这也决定了营养品的教育工作比较难,要体现营养品的价值,更要专业,否则,即便是“按头种草”,也事倍功半。尤其是在消费者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度的情况下,种草必须更专业,更能切中消费者心里那个点。
再来分享一个我们团队的真实案例,非打广告。
团队有很多后,后的编辑同事,因为一线城市工作,平时购物多集中与商场,或者是某东,某猫,觉得质量有保证。大家对于老家朋友发来的“帮忙砍一刀”非常反感,而且觉得某多APP上的商品质量不太好。
有次团队开选题会,中童研究院高院长从供应链的角度分享了某多便宜的逻辑,因为是工厂直供,并且也过了粗放增长的阶段,目前质量确实很好。
团队小伙伴们回去都不约而同下载了某多APP买东西,发现“真香啊”!有一位同事说:“我闺蜜给我安利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就是被高院长的专业分析打动了。”
其实我们内容都是研究产业和营销的,自认为很懂这些平台,给这些平台打上所谓的“消费升级”或“消费降级”的标签,就不再使用。
这就很像自认为很懂育儿的宝妈们,她们可能比较有经验,但其实她们未必真的很专业,教育这样的消费者,必须要用更高级的思路和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