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文涉及种种点赞模式,就现象而论,若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点赞这个话题,早想说不敢说,不知该咋说,今个儿斗胆说几句。
说起点赞,因之与鼓掌何其相似,自然就想起了鼓掌。八十年代我给学生讲解一篇《生命需要掌声》的文章。说是个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从来不敢上课发言,有一次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回答了而且答对了问题,这对一般学生来说,是件平常事儿,可这是个二般学生,老师带头为之鼓掌,全班同学皆为之鼓掌,该同学从掌声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从此冲破了心理障碍,搭上了通往成功的直通车,掌声成就了他的人生。
时下网络流行的点赞,其功能比掌声如何,暂且不论,只杂话种种点赞模式。
点赞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网络社交语言,是人们处理微信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其形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纯洁真诚的点赞模式:过去说不打不成交,现在是不玩微信不成交。微信架起了交朋结友的桥梁,千里之外,万里之遥,虽未曾谋面,也可以成为朋友。
微信群亦乃大千世界,看到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朋友发的诗文、视频、书法绘画作品等等等等,觉得真实、感人、栩栩如生,总而言之一个字好,于是发自内心地庄严地给个赞。赞是因为值得赞,有赞点。这种赞不参杂任何虚假成份,不做作,不别扭,是礼尚往来的一种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最纯洁、最真诚的,是包含正能量的。
二是利益驱动点赞模式:这种模式,大多是投票、广告之类,与金钱利益脱不了干系。有人在公众号平台参加某项活动,在朋友圈求赞,其实质是朋友求赞Z吆喝,有时还得倒贴,最终是平台ZQ。有时某个商家为了打广告,推出某项优惠活动,让你发截图到朋友圈,积多少数量的赞,就给你相应的好处,这种点赞属于纯商业性质,你在求赞中得到了好处,公众号平台或商家,用给你的好处,换来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和广告效应,在经济社会环境下,这属正常现象。再说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三是敷衍点赞模式:这种点赞模式为数不少,是最不负责任、最虚伪、最没有价值的。为了迎合别人,对别人发的东西,连看都不看,排着队点,点完赞,好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没有一点不好意思,还颇有点踌躇满志,心想,我每天给你点赞,你还挑我的刺。
我退休前,经历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人在朋友圈发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人间情感最亲近的莫过于母子情父子情,其次才是夫妻情爱国情等等等等。失母之痛,悲痛欲绝,嗜好点赞的人,连看都不看,竟然给失母之痛之人的微信点赞,闹了笑话不说,你还不被人痛恨死了。这跟鼓倒掌有何区别,这种赞不点也罢,点了,暴露了你的人品,别人还会说你缺德。其实你未必缺德,是因为你只顾一味地盲目点赞,敷衍别人造成的。
四是类似于敷衍模式的间接或强制性点赞模式。有些单位、学校,为了搞好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借助公众号平台或美篇APP,向职工、教师发送大量图文信息,今儿发一篇,明儿发两篇,暗示或要求转发点赞,职工、教师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应付这些表面工作,在暗示或强制要求下,全单位、全校的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无用的事。为了完成任务给领导看,迫于无奈,连看都不看就直接转发点赞。有反抗精神的,既不转也不赞;有些折中一下,只在朋友圈回复“已转细赞”,你糊弄我,我也糊弄你。这种形式主义,对推动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起不了任何作用,只能起反作用。如果靠转发点赞美文美篇,能推动工作、提高教育质量,那大家就不用上班了,光坐在家里等着转发点赞就行了。根据工作需要,有时发篇文章,做个美篇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把这件事当做常规任务去做,就真的成了形式主义了。领导强制,职工敷衍,效果为零。要把工作搞好,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实际出发,摒弃形式主义,回到求实务本上来,真抓实干,少做些无用功。
四是统一点赞模式:这种点赞模式最省事,最绝。有个头痛的,就有个卖头痛药的。为了适应人们快速全面点赞,开发软件的人,开发出了“以上都点赞”、“一百个赞”等丰富多彩的表情包,谁需要排队点赞的时候,顺手拈来就可以了,再不用一个一个地点了,多么省事啊!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了!
以上种种点赞模式,和上文的鼓掌相比,可谓内容丰富多彩,上文的鼓掌包含了满满的正能量,显得单纯热烈。希望在微信中,能多看到一些像上文包含正能量的鼓掌一样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