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团队最值钱,告诉你找到合适创始人最基本的三个考察方向
我们都知道单枪匹马干不了多少事,但要找几个志同道合而又能力超群的合伙人,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雷军当年做小米,前半年%的时间都投入到找合伙人,幸运的是他最后找到了七个合伙人,都是技术能手,经验丰富,充满激情开创了小米的辉煌事业。创业初期,没有用户没有数据,也没有验证商业模式是不是正确,天使投资人投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人,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他的投资哲学就是判断人,而并非判断模式。产品的方向错了可以改,资金不够可以凑,战略错了可以调整,但人错了就全完了!
一般来说,初创项目合伙人不要超过-个人,不能草率地把老同事、老同学甚至找不到工作的亲戚都拉过来一起干,他们要能胜任各自的核心工作。人太多,会增加沟通和管理的成本,使得内耗增大。找合伙人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联合创始人要能全职加入团队,联合创始人是团队最核心的力量,有些人觉得创业前景不明朗,不愿意冒险放弃自己现有的工作或者学业或者JZ在创业公司工作,这样投入程度一定是不够的,对于公司后续的发展非常不利。
陈欧早期创办了一家游戏公司,同时考取了斯坦福的MBA,徐小平当时很看好陈欧,决定给他投资,前提是要求他退学之后全职创业,当时的陈欧决定先去读mba,徐小平只能放弃投资,直到陈欧毕业后再次开始创业,徐小平得知以后追着要投他。徐小平认为全身心的投入一项事业比天赋更重要,否则就算再优秀的人才不能专注投入到工作当中,也没有投资的价值。
除了对工作的付出,JZ创业对股份划分,权力分配容易埋下隐患,试想一下我投了一笔钱! 占了一大笔股份然后就不管了,让你每天去拼命这样的合作模式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肯定要闹掰的,比如罗振宇在年做逻辑思维的时候,合伙人是申音,罗振宇全职投入,但只拿了%的股份,申音基本只做经纪人,但股份却占到%!结果不出所料,一年多后两人还是分家了。
这里给大家提一个建议,不能全职投入的人可以从联合创始人转做投资人,比如团队里的小王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没有办法辞职,但手上又掌握很多的资源,项目没有他也不行,小王这个时候做合伙人就不合适,他可以转而做投资人,用他的资源和现金来占股份,但不负责公司的具体运营!这样的话既可以JZ加入团队,又兼顾了他的贡献价值,这个时候他占的股份一般不应该超过%,他的更多的股份也可以由其他人员来代持,直到他能全职投入,再做股份的调整。
其次,联合创始人要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创业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期间充满了各种预期之外的状况,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美团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告诫团队不要膨胀,否则我们离破产只有六个月,百度CEO李彦宏也在百度屡屡遭受危机的时候表示,如果再这样下去,百度离破产只有天!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这本书里写道,在担任CEO的八年多的时间里,只有三天是顺境,剩下的八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所以一旦选择了创业,就等于走上了一条持续增压的不归路。
第三点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合伙人要能够获得家人的支持! 都说创业者不是正常人,每天睡个四五个小时,蓬头垢面却精神亢奋,连上厕所都要回个邮件,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分开的,所以寻找合伙人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感情和家庭生活是别人的私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创业意味着放弃稳定的生活,牺牲与父母爱人和小孩相处的时间,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是做不好事情的,所以找联合创始人的时候,他的感情和家庭状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判维度。
综上所述,找合伙人最基本的考察方向是,否能全职加入团队,有没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以及能否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找到优秀的联合创始人确实比找老婆都难上好几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