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自媒体 » 正文

 一般人觉得别人生气时,就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非常可怕。

24457 人参与  2018年12月20日 11:12  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评论

  一般人觉得别人生气时,就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非常可怕。

  其实不是的,越情绪失控的人内心越有可能伴随着脆弱,无助。

  他们是感觉外界有伤害了,于是只能竖起防御的刺。下次当你遇到愤怒的人,或者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对方是一个受伤的人。

  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原则:每个人为自己产生的情绪、感受负责。

  当你知道有些情境下的愤怒是伴随着受伤的,这绝非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拯救、负责谁的情绪。

  而是下次在经历亲人生气、与人争执、自己生气时, 我们可以专注在愤怒背后的受伤感,内心一定是感觉缺失了什么、或者认为被冒犯了什么、或者有需求但无法直接表达。

  而这种察觉可以让氛围缓和下来。

  

QQ截图.jpg


  

  接纳自己

  是走出困境的最快方式

  我们遭遇到拒绝、失恋、痛苦时,总想着要想办法摆脱、解决。

  试着静静接纳吧,接受这种感觉,接受这个局面,就是最快的恢复方式。

  在心里腾个空间,容纳和理解你的焦虑,你的悲伤,你的脆弱,你的恐惧。

  有些文化和教育通常对于负面情绪予以排斥、否认、回避,这其实让人更为消沉,因为这意味着:我连拥有自己的感觉都不能。

  实际上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绪都并无对错,它们都有其出现的原因。

  挖掘出深藏在情绪背后的某些渴望、匮乏、需求,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些新的事情,换个方式去满足。

  

  改变缓慢且重复

  不用苛责自己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只是懂了一次,脑海中已有的思维却是成千上百次的自动化意识。

  为了让后来认同的真理植入到脑里成为新的思维, 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对不是读一次就顿悟,就可以从今以后都过好生活了。

  培养一个可见的习惯我们都明白需要重复尝试去做,培养一个摸不着的思维其实也是需要重复去尝试。

  所以,一时做不到,改变缓慢且反复,不用苛责自己。

  

  如何加深自我了解

  每天花分钟关注自我内心。

  可以探索:“我希望自己拥有什么特质,能引起我幸福感的是什么,我最有兴趣的是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在羞耻的是什么,我希望怎样对待别人,能让我满足的是什么,做了哪些事可以提升我的价值感?”

  你是小时都在和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呆一起的人,你理应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朋友。

  而当你不厌其烦地去正视、察觉自我时,这就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加深自我了解的一些小操作:

  、自由联想。

  自己写日记,发语音给自己听。把脑海里的,可能是有些一闪而过的、不愉快的,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写出来,毫无拘束,不用顾及逻辑,让想法一展无遗。

  想成为情绪的主人有个前提,先意识到,捕捉到,察觉到。

  、写下故事。

  细致地记录下关于自己的经历、追溯过去,和身边人的相处关系,细节越多越好,感受越多越好。

  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你会发生自己的过往生命被赋予了意义感,你也从中收获了感触,同时抒发了情感,不再那么压抑。

  、和信任的人倾诉,和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倾诉等等。

  无论是宗教、冥想、心理学,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让人们回归自己的内心。

  了解自我还有个好处,你愿意耐心了解自己时,你通常也会愿意耐心了解别人。

  

  沟通前先明确目的

  在与人沟通时有几个前提。

  无论面对任何问题,遵循着“我不攻击你的为人”,因为保护自己的人格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

  从行为、事件、语言入手,这意味着我仍认同你这个人,我只是不认同你的某些行为。攻击性、防御性减少,双方都会更愿意静下来磨合、处理。

  同时尽量地保持询问。提问有太多的好处,避免了自己急于武断、批判、指责,也倾听了、尊重了别人。

  在决定沟通前,事先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目的、想要的结果是怎样的。思考了这个方向,我们就越可以避免卷入情绪漩涡里,问题越有可能得到解决。

  

  大多数人执行力差

  是因为这个因素

  我们都知道有好心情会让自己更好地行动, 但行动同样可以反过来唤起好情绪。

  你走路让自己抬头挺胸,思维会跟着调整为自己是个更自信的人。

  你每周运动次,思维会默认为自己是个有活力的人。

  你一个月里又学了新的知识、又完成了一项棘手的工作任务,思维会跟着调整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自己是个执行力、行动力差的人,通常有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给自己压力太大。

  那就每件事设定的完成量越小越好,小到不用耗费什么意志力就可以完成,但在执行过程中不设上限。

  具体例子:一天只做个俯卧撑,完成。咦,状态不错,那就再做多几十个也可以。

  旨在不会因为目标过大而自我感受挫中途放弃,同时又维持了一个持续的行动过程。

  、怕失败,怕挫折,认为自己失败一次,做错一次,后果就会非常损失自我价值。

  此时可以用局外者角度去看待自己,设想如果是朋友拥有这个紧张的担忧的念头,你可能会发现存在着僵化、严苛的假定,你也会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你,意识到后就会消除不合理性。

  、还没有做时就下结论认为自己一定不行,做不到,干脆不尝试。

  这是成长时期经历造成的负性信念有关。我们可以多提醒自己,回顾下过去曾经做过哪些成功的事,虽然有困难但也完成了,用实际的例子去驳斥脑海中这个想法。

  告诉自己再试试,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重新通过行动,去塑造另一种可能。而不是去一味相信过去脑海中的声音。

  

  依恋他人的同时

  也要独立自我

  我倾向于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存在着两个相处方面的需求:一是依恋他人的安心感,二是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我们需要依恋他人,每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无条件地看见,倾听,理解时,都会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

  并且个体都有属于自身的局限、精力,若想生活得更好, 就是承认自己需要依恋别人,与别人合作。别人也同样有这个依恋需求,想要被我们看到和对待。这本身可以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滋养的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拥有独立自我的效能感。自尊来源于一个人可以应对得了生活的冒险、挑战、有选择权、表达权,并在探索世界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力量和价值。

  常见的压抑、低自尊、回避失败都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限制,专注于加强自身的效能感和胜任感,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倘若在过程中遇到挫折了,可以回头看看第二条。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9380.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