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我的一个朋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他的眼里,工作这种东西,不能说全部吧,大部分都得靠天赋,没有天赋的人在工作上是做不出什么大成就的。
于是他把QQ的签名改成了“有没有一份诚心如意的工作,让我的天赋尽情发挥”。
看着他工作上吊儿郎当的样子,怕是没有这么理想的工作——毕竟他现在的工作程度,根本没到谈天赋的份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年的高考结束,高考状元一公布,媒体渲染他们的点都是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群众们关注的点也是如此。
反而他们所说的那些学习经验,挑灯夜战的过程,人们却不肯多看一眼。
人们迷恋天赋,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了,然后到了该努力的阶段,因为天赋这种东西没有借鉴意义,所以群众们送了一口气,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到了推脱的理由。
于是人们就戏称:比我聪明的人比我还努力,那我努力还有什么用。
天赋是什么?其实很难说明白,格拉德威尔就在他的《异类》中写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朋友们,勤能补拙这回事它不一定会百分之百实现,但是你还是必须得相信它——因为不勤不仅不能补拙,就算天赋异禀,不勤奋也会变得泯然众人。
何况在如今大部分人身上,还没到拼天赋的份上。
不管做什么,都必须要付出努力
以前课本上有一篇大家都熟悉的文章叫《伤仲永》,里面的主人公方仲永,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从小的时候就可以作诗,于是乡民们每每谈起他都赞不绝口。
然而他为父亲的爱慕虚荣所累,错失了奋发向学的机会,最后泯然众人——天才不努力况且成为平凡人,平凡人不努力呢?
“努力”这个词,似乎渐渐地被人厌弃——之前有「选择比努力重要」的话题,现在又有「天赋比努力重要」的话题,在人们看来努力成了更加次要的东西。
我们要明白的是,努力是基础,努力是选择的资格,是兑现天赋的彩票,没有努力,一切免谈。
无论各行各业,创业与否,若没有付出汗水,没有必要讨论深层次的东西。
“擅长”是存在的,但是要打造
不可否认的,每个人的确有其擅长的东西——它可能是父母的基因遗传,也可能是后天的耳濡目染。
人们谈论天赋,目的所在就是要让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殊途同归,我们自己所擅长的技能如果能使我们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更容易在这个方面取得成就,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擅长的东西”,也需要付出十足的努力。
有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说道: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要擅长一种事物,先锤炼自己。
基础工作,与天赋关系不大
我一个朋友在大学期间进入学生会工作,起初是预备干事,“预备”的意识就是过多一个月,部门的几个预备干事中会淘汰到只剩下一两个人。
在宣传部工作,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宣传方案,设计宣传海报之类的工作,最后一个月之后,他和另一个人留了下来。
那时候部长问他:“知道为什么留你下来吗?”我摇摇头。
部长说,你交的报告上面思路清晰,没有什么错别字,开会也从不迟到。
论绘画、策划能力,他并不是几个人中名列前茅的,但是足够认真,足够下功夫,在基础工作上,这比所谓的天赋更重要。
何况,有了这种认真的态度,继续走下去,也不是一件艰难困苦的事。
所以,别有事没事就提到“天赋”,你还没到说天赋的时候。